又是一年春来到,惠东县多祝镇上村村贫困户曾伟明夫妇,在去年总收入4万多元的基础上,又谋划新一年的种养大计:养母猪四五头,种番薯15亩、水稻10多亩等,争取收入再增加一两万元。像曾伟明一样,去年,全市1.227万农村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基本实现了脱贫目标。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年年有收入”目标,以“项目帮扶、就业帮扶、救济帮扶”为抓手,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强力推进“双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全市投入帮扶资金3.29亿元,帮扶村级扶贫项目173个、贫困户脱贫项目1700个。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19亿元,帮扶村级扶贫项目328个、贫困户脱贫项目6700个,转移就业2.65万人,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脱贫率达100%,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18个村达到10万元。
18个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
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贫困户年纯收入2500元以上是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两大目标。惠州市通过实施“双保险”项目(扶贫项目、致富项目),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明显发展壮大。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所在县通过集体统筹使用市、县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县农贸市场或水电站,村集体经济年年有固定租金收入,每村年可增收3.5万元以上。仅此一项,74个省级贫困村均实现了脱贫目标。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各帮扶部门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有“双保险”项目以上的村达100%。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均超过5万元,其中18个村超过10万元。
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
贫困户的稳定脱贫是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难啃的“硬骨头”。惠州市通过实施“一户一法”帮扶,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目标。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实行低保扶贫,做到应保尽保;对有条件脱贫的贫困户,采取就业扶贫、种养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等多种措施,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去年,惠州市在20个省级贫困村的乡镇举办了20场用工巡回招聘会,有800多人达成用工意向。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共转移就业2.65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的97%。开展“送农技上门”等活动1780多场次,举办实用技能讲座690多场,培训农户68350人,提高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产业扶贫方面,惠州市采取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办法,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去年,安排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3000元,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全市共采取43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省级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共带动农户9500户,户均增收3300元。
通过开展扶贫“双到”工作,惠州市贫困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全市优先实施74个省级贫困村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去年共投入1.4亿元完成392公里村道硬底化建设。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每村补助10万元,以建设农村“十里文化圈”为目标,建立健全文化小广场建设,目前74个村文化广场正如火如荼建设。在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工作方面,将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省下达惠州市的11780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造任务。去年完成了3060户改造任务。(记者:孙晓说/通讯员:谢统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