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爱心资助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爱心人物

王雨蕴:大爱的世界才完美

admin 发表于:2019-01-11    

睡袋文化

《公益时报》:2004年,你加入到初创的完美世界,应该说见证了完美世界由白手起家到崛起壮大的全过程。简要回顾这段历程,有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

王雨蕴:与完美世界一同经历成长的这十几年,印象深刻的事太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成功不是靠幸运。刚进入完美世界时,我从市场组建开始做起,一点点招人,一个人带着团队跑市场。做的第一款产品是《完美世界》,那年带着“水木年华”上了春晚,并且做了全国高校的巡演。但是没有人知道在这光环下,我们正面临着资金无法为继的窘况。直到最后一刻,前线发来消息说“我们可以活下来了”。

还有一件事印象深刻,就是公司做第二款产品《武林外传》的时候,当时我找到投资《武林外传》影视剧的老板,开始刚一谈就遭到了拒绝,后来好不容易谈妥了条件,当公司研发团队组建起来准备做这个产品时,对方却反悔了。我当时就说“誓死也要把合同签回来”。我跑到对方那里,在烈日下等了将近两个小时。他说“你进去坐会吧”,我说“不,我就在门口等你”。那个老头儿,对,我叫他“老头儿”,他自己开车,到工体转了两圈,看我还在那儿站着,特别无奈,他说“你上来”,我说“你看一眼合同”,他说“合同我不看了,随便你怎么写,我签”。

《公益时报》:这段创业历程对你有着怎样的影响?

王雨蕴:这些经历铸就了现在的我:我想去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我就是这样自信,除非我不想做。十年前的我,虽然不了解这个行业,那又怎么样!首先我会发现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其次我其实挺热爱游戏行业的,虽然我不是玩家。这十多年,我感觉自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一直在找寻大海的方向,或许一开始只是一条小溪,但是渐渐找到方向后,会加速,就像河流有时平缓,有时湍急。

《公益时报》:今天的文创产业环境变了,公司的地位也不一样了,你觉得如何传承发扬创业时期的那种精神?

王雨蕴:文创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在不断地深化。文创的本质是与人对话,与人产生共鸣。这正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几乎每一个产业都必须的诉求。对完美世界这样一个技术性、研发性的文创企业来讲,创新力永远都是第一位。《完美世界》能够活下来并成功出口海外市场,就是因为它是一款世界级的创新产品。时至今日,我们一直保持着这种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公司各个项目组每个人都会有个睡袋,上项目的时候没有人回家,困了累了就在办公室睡。公司大楼里还设有小卖部,又忙又饿的时候可以到小卖部买东西吃,我们的员工卡能够通用,加班的员工可以自己拿完东西记账、结账。

我们也会营造宽松的创新土壤,维护好这种创作的氛围。公司二楼有个健身房,上班的任何时间你都可以来用,健身的时候只要刷一下卡,就会扣除你的工作时间,然后出来刷一下卡,再续上你的工作时间。只要每天满足工作时间,任何一个时间段,你都可以去做你想要去做的事情。我们的办公环境相对很开放,比如养小宠物的、养花的,养什么的都有。每天你爱穿什么来上班,就穿什么上班。

完美世界的责任圈

《公益时报》:完美的世界,还应有完美的担当。我了解到在2013年,完美世界设立了专项公益基金,也就是“完美世界员工公益基金”,这一基金是怎么运作的?

王雨蕴:员工公益基金每年会有固定的启动资金放在里面。同时,员工往里面捐款多少,公司就匹配多少。我们的公益活动包括常规的公益操作,比如我们跟外交部扶贫办一起做扶贫,每年定期去云南支教等。另外,有些重大紧急事件则是按项目来运作,我们会号召全公司捐款,员工捐多少,企业配捐多少,“员工公益基金”代表整个公司和员工对外进行公益活动。

《公益时报》:完美世界是如何推动基金有效运转的?

王雨蕴:围绕“员工公益基金”,完美世界的社会责任体系包括三层:第一是核心圈,就是企业的产品和员工。产品层面,我们打造正能量的产品,倡导健康上网,抵制低俗、暴力,打造绿色网游;员工层面,利用我们的员工关系部、工会、各种俱乐部、各种特有的福利等,实现对员工的关怀。第二个圈层是我们的消费者和供应商,我们对全球的玩家,对整个链条上的合作伙伴——供应商,也在尽可能提供帮助以及资源链接。第三是最外层的圈子,也是最大的一个圈子。在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行业里的事情之后,你才有能力和资格做行业之外覆盖面更广的事情。

我认为这三层做好了,才是一个真正的、健全的企业CSR系统。我们在2016年成立企业社会责任部,连续两年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切。今年,我们又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委员会,旨在以公益为基点,更加系统地扩展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

《公益时报》:感觉完美世界的公益内涵相当丰富啊。

王雨蕴:对于企业来说,公益不仅仅是捐赠,完美世界的公益就是要链接更多利益相关方,帮助社会资源与受助群体找到相匹配的助力方式,增进受助社群价值网络的塑造,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主流的社会价值网络中。

比如今年致公党举行的援藏活动期间,我就发现西藏很多人是因病致贫,其中有个孩子的妈妈得了甲状腺,因为离省城太远,她没有办法去县城医治,后来我们几个党员一起资助她,帮她做了手术。然后我们进一步延伸,连接北京999呼叫中心,成立了一套医疗体系,包括一整套完善措施,下到西藏乡镇一级卫生院,用3~6个月的时间教会他们使用设备,并且能够自行操作进行基础治疗。这就是我们一直倡导推进的公益方式,因为企业捐赠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资源,通过一套体系帮助他们获得长期成长的要素,这样做意义才更大。

大爱才完美

《公益时报》:听说你在云南领养了两个孩子,现在和他们还有互动吗?

王雨蕴:这两个孩子是兄弟俩,爸爸去世了,妈妈连汉语都不会说,常年在外面打工,孩子的家用家徒四壁形容一点不夸张,整个屋子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每年5月份我都会去他们家,那俩孩子每次见我就跟亲人一样。平常我会写信,手写的那种,我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七张纸。我告诉他们,只要你们愿意去追求梦想,我会一直支持你们。但你们自己得有梦想,你们有了梦想,我就是垫起你们梦想的那一块砖头,否则我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公益时报》:帮助这些孩子,对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王雨蕴:为了这两个孩子,我每年都会去家访一次。我觉得做公益不是给完钱就完了,那是在施舍你的爱心,我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注重中间的疏导过程。资助孩子的钱我是给班主任的,班主任每个月再把钱给孩子,我们会有人监督。我去的时候不仅跟孩子们聊天,也跟老师座谈,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否则公益之路真的会走歪。只要在责任范围内,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比如校长说希望买一口锅炉让孩子们用上热水,我就联系一些资源,快速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我看孩子们冬天的被子太薄、脏兮兮的,我们就帮他们全都换了新的。做公益就是这样,你一定要去看、去走访,去切身感受孩子们的真实需求。

《公益时报》:完美世界公益下一步的计划和重点是什么?

王雨蕴:企业是社会要素连接、组合和流通的桥梁。公益中帮助的大多数对象最终还是要以个体或者集体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现实的社会价值网络中。所以,企业及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做的是:让社会资源与受助群体找到相匹配的助力方式,帮助受助群体内在价值网络的构建,帮助受助群体更好地连接到外在多元的价值网络,提升社会公益的整体效率和效果。比如在教育扶贫方面,未来我们将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从简单的短期支教,延伸到配合当地的教育体系推出对本地教师的激励和扶持计划,并与不同机构合作,建立本地“能人”的支持计划,推动当地人的能力建设,让“能人”可以展现才能,带动当地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