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国内新闻

“旅游+”装扮“红绿蓝古”新朱村

admin 发表于:2019-03-12    

近年来,临沭县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产业规模和品牌,补齐旅游要素短板,增强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拓展和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曹庄镇朱村也通过旅游和多种产业相融合的模式,打造“红绿蓝古”多彩朱村,成为新农村建设与脱贫致富的新动力。

“旅游+红色文化”的融合。朱村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文化,沂蒙精神在这个小村庄以独特的方式代代传承,作为钢八连战斗过的地方,朱村建造了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纪念馆、朱村民俗展馆、历史文化陈列室,并对烈士墓、纪念碑进行了改造整合;还投资41万元建设临沭县支前文化展馆、档案展览馆和朱村荣誉展览馆,均正常为游客开放。还配套建成了朱村游客中心,提升服务水平,将红色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传承沂蒙精神,凸显地方特色。

加快“旅游+绿色农”的融合。朱村建有自己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葡萄园区300亩,晚秋黄梨园300亩,蔬菜大棚等,让绿色生态农业成为村民主要发展的产业之一,也是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与生态观光园、采摘园相结合,绿色生态农业为朱村旅游又添一抹色彩,同时朱村打造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农产品,并结合电商平台推广销售,大力宣传旅游+生态农业,让更多的游客接触原生态、拥抱自然,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朱村味道。

加快“旅游+蓝色水域”的融合。朱村境内三条河流从南到北贯穿而过,山水带有灵气,让这个美丽的村庄水土肥沃、人杰地灵。蓝天白云映衬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让旅游又多了一番独特的风味。近两年,朱村加大对河道的整治,投资建设黄白总干排沿河湿地公园,修有步行栈道和戏水区,计划修建垂钓园区,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挖掘并利用当地优势自然资源,使河道环境得到整治和美化的同时,整合发力共促旅游发展。

加快“旅游+古建筑文化”的融合。朱村境内河流纵横,玉带缠绕,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村内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面积的36%,还存有玄武庙、王氏祠堂、节孝牌坊、孝妇祠、明清古建筑群、王氏祖陵、明清古碑、永济桥残碑、古炮楼等,是不可多得的生态山水古村落。其中,清代民居古建筑还保存有百余间,朱村将对古村落进行“一街一巷一园七户”的复建,投资60万元对50间明清古民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村内的古老建筑群为旅游增加了别样特色,也为传承历史文化遗迹做出贡献。(编辑:荣书芳  文章来源: 季德山 王洋)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