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远在他乡有心却无力 独生子女如何给父母养老?

admin 发表于:2019-03-16    

独生子女如何给父母养老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87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78.8%的受访青年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86.1%的受访青年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针对这个年轻人普遍关心的养老话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中国青年网打造的谈话类视频节目“两会青年说”,专门邀请专家和不同行业的青年代表展开了讨论。

“有没有哪一刻,突然觉得父母老了?”在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的提问一下子勾起了大家的回忆。

“自己的成长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在媒体从业者范雪印象里,曾满头黑发的父亲是个有了一根白头发都要拔掉的人。可是上大学期间,隔了半年才回家的她,推开门却突然发现,“爸爸的头发一半都白了”。

范雪在北京工作,电话中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过年回家,她才知道妈妈在1个月前不小心把腰闪着了。“还挺严重的,有一个月都不能下床。”但那段时间,母女俩打电话时,“妈妈从未提起过”。

“我妈不是很会用网络,我们俩经常打电话,听她的声音是没有问题的,但其实她在那段时间受了不少苦。”自责之余,范雪又觉得很无力,“后来我想,我人在北京,即使知道了,又能帮上多少忙呢?”

很多在外工作的青年都或多或少遇到过父母需要人照顾时有心无力的情况。

“忽然有一天,我看到爸爸手上长斑了。”9岁就离开家“独自闯荡”的青年演员王晓晨心酸的是,父母在慢慢老去,自己却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

但是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到父母身边,并不是王晓晨看好的选择,“他们也不想看到我们这样。”

青年歌手张欣尧也持同样的观点。“我觉得并不一定非要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去照顾他们,如果父母身体都健康,可以让他们在熟悉的家乡一起生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做客“两会青年说”节目时说,中国2000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在是往超老龄化迈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大概占到一半以上。虽然中国的文化是“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社会快速发展,子女和父母分居两地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

郑功成认为,社会化的服务要跟上,政策理念要有指向。要尽可能维护传统文化,让更多人能享受天伦之乐。“子女跟父母在一起的情感是别人很难替代的。”他指出,国家已经在采取一些措施,像去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父母在一定年龄以上,子女可以减少个人所得税。

在他看来,让子女跟父母生活一起,应该得到政策的支持,“这符合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也是我们未来政策的一个取向。”

范雪坦言,如果父母真的需要,她会选择回到他们身边。实际上,不论是回到父母身边,还是接父母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选择背后要考虑的因素都很多。比如,接老人过来生活,但他们的社保不在子女所在城市会就面临很多问题。

郑功成认为,这正是目前政策需要完善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养老保险、社区养老、养老保障体系方面的内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郑功成分析,养老服务已经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主要强调机构养老。但是现在发现这个政策需要调整,所以“十三五”期间提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要符合老年人的意愿、尊重老年人的意愿,老年人才会过得比较幸福。”比如目前存在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情况,私立养老院床位空置率很高,但大家不愿意住。“实际上政策导向已经在调整,就是要尽可能立足社区,帮助老年人居家养老。”

“在这方面,日本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郑功成了解到,日本的养老基本上是立足社区的,社区养老机构有老年公寓,也有托老所。“跟上幼儿园一样,子女上班前把父母送到托老所,晚上再接回来,子女能安心上班,老年人又能享受天伦之乐,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政策可以试着往这个方向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长江委:2019年长江流域气象水文年景偏差 全流域需重视水旱灾害防御
下一篇:河南:今年将有六十五万贫困人口脱贫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