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乡村振兴必须实现小农户的振兴

admin 发表于:2019-04-26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既是乡村地区的振兴,也是农业农民的振兴。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户均耕地面积2公顷以下为小农户”这一划分标准,当前我国小农户近2.6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小农户经营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小农户的组织特性所决定的,是乡村振兴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因此,乡村振兴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就要实现小农户的振兴,让占农民群体大多数的小农户享受更好的发展和福祉。

小农户振兴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再加上曾经采取了严格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措施,致使农业生产方式过多地使用劳动要素,导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及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四分之一,远低于世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配置缺乏经济合理性,一方面导致劳动力资源从农业产业中不断流失,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资金、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占有不足。小农户来自农业的收入比较低,农户种地、经营农业的热情减退,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以来保持简单再生产状态。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来自农业的收入仅348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难以形成农业积累资金。另外,众多的小农户构成的农产品市场是趋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再加上大宗农产品缺乏价格弹性的特征,使得小农户缺乏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内在动力,进而导致农业投入不足、先进技术应用不足。没有资金、技术等现代要素支撑的农业根本无从实现现代化。

三是市场、效率缺乏。传统的乡村经济强调自给和公平,以工业化、城镇化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更强调市场和效率。我国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市场经济知识,信息获取成本、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经济实力薄弱,市场谈判地位普遍低下,常常遭遇压级压价、强买强卖等不公平待遇。无法与强势交易对手展开公平交易,甚至无法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公平竞争,造成小农户种养靠模仿、农产品销售难、生产利润微薄等难题。

实现小农户振兴要把握三个基本方向

一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小农户的振兴离不开城乡经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一方面,要组织引导和帮助扶持懂农业、爱农村、有实力的人才返乡创业。当前,全国返乡创业的人数超过740万,培育了一大批带动就业能力强、市场需求旺盛的乡村特色产业。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打破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的障碍,让乡村创业者根植农村,带动小农户振兴。另一方面,要做好大量农业就业者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的顶层设计,避免中青年劳动者、高端人才过度转移。2018年,我国农业增加值比重已下降到7.2%,大体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6%的平均值,而就业比重仍高达27%,远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值。当然,农业就业人口的转移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国农业人口的比重由83.9%降至30.1%,大约经历了100年时间,日本从45.4%降至19.8%,也用了将近30年。

二是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生活富裕关键在于农民增收。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截止到2018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10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但是城乡收入比仍达到2.68∶1。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来源主要是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和政府与社会对农业的转移性支付,这些收入的来源和增长的支撑都是在农村农业以外,容易导致农村产业凋敝和乡村衰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由此,农民增收要更多地依靠农业和农村,通过农村产业振兴和资源激活,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休闲功能、景观功能、示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推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多维延伸。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使更多小农户能够在融合的过程中分享到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后的更大的收益。

三是提升小农户服务规模化程度。农业劳动对象的生物性、生产的分散性和经营主体的多层次性特征,使得农民的组织化、服务社会化成为必然。日本、韩国等小农户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也证实了“农民组织化+服务规模化”的有效性。在现阶段,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约200多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约30多万个,各类龙头企业约12万家。要通过股份合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多种途径,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引导和组织小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相互合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小农户联合起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小农户与多元市场需求对接。以农户的组织化、服务规模化带动经营规模化,破解小农户自身存在的资金与先进技术不足难题、与市场对接难题,为小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经营性服务和金融性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最终实现农业资源及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和农村产业兴旺。



下一篇: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