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走进贫困

云南怒江:大山里的信息高速路 催生脱贫新动能

admin 发表于:2019-05-18    

央视网消息:坐在家里刷短视频、追剧、和朋友家人视频通话,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很常见的场景,但是您有没有想过在贫困深处大山地区,那里的人们也可以享受4G网络和宽带带来的便捷呢?“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出门靠溜索,种地像攀岩。”是云南怒江州的真实写照,全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几乎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近日,我们的记者就来到大山深处,探访现代网络给那里的人们带来的变化。

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了近3小时,又走了20分钟山路,才来到位于山顶的一个村民小组。

记者 乔楠:我现在是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六库镇双米地村,这个村是整个六库镇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全村657户有三分之二都是贫困人口。2014年,这里通4G网络,随后又通了宽带,这为大山深处的百姓们打通了一条走出去的信息高速路。

傈僳族属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年,村里40%的村民不会讲普通话,这也成为他们脱贫和走出大山的最大障碍。肯记龙今年43岁,是一位傈僳族群众,在这间四处漏风的房间里,他已经住了12年。为了改善他的生活,他也想了很多办法,但生活依旧变化不大,用他自己的话说,空有一身力气想外出打工,可是语言成了他走出大山最大的障碍。

云南怒江:大山里的信息高速路 催生脱贫新动能

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联合了电信部门,为当地村民定制了这种特殊的扶贫手机,手机除了接打电话之外,最大的特点预置了普通话学习软件,村民可以利用这种手机,随时随地学习普通话。

云南怒江:大山里的信息高速路 催生脱贫新动能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镇双米地村村民 肯记龙:现在到处都说普通话,不学普通话,出去打工也跟他们交流不通,就没法去打工,所以我就用这个手机,学普通话。

记者 乔楠:那我们现在这个跟你沟通,你基本都能听懂吗?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镇双米地村村民 肯记龙:基本60%能听懂的。

云南怒江:大山里的信息高速路 催生脱贫新动能

山里的乡村亲们也用上了4G手机,与外界的沟通就更加方便了。但是对于当地一些老人来说,他们更需要让生活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更多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村里一位63岁老人的屋子建在山上,老伴今年也69岁了,因为自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基本上很难与外界沟通,更别说娱乐休闲活动。如今,宽带网络铺进了村,老人家里也安装上了智能电视网络,给了深山中的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新希望。



上一篇:他用12年时间成行业致富带头人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