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走进贫困

阡陌变通途 藏在乡野被人识

admin 发表于:2019-07-27    

清晨在陶辛镇万亩荷花中泛舟采莲,中午到青弋江畔六百年西河古镇品尝美食,下午去六郎镇的现代农业园采摘特色瓜果,晚上住红杨镇森林木屋民宿听虫鸣蛙声……村通路、路串景,在毗邻长江的安徽芜湖县,一条条“根须发达、内外畅达”的乡村公路犹如缤纷的彩带,连接起城市和乡村,催热乡村旅游,激活现代农业。

“过去道路不畅,红杨镇的生态美景藏在乡野无人识。湾西路修通拓宽后,将沿途景点串点成线,现在从县城开车到这里只要20多分钟,自驾游客越来越多。”芜湖京师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向东告诉记者,集团紧跟着湾西路的建设节奏,一期投资5000万元在沿线陆续打造了玫瑰谷、茶园木屋村、梅溪塘村3个康养与研学旅游项目。

静谧的江南乡村、起伏的丘陵山川、绿油油的茶园里一座座童话般的小木屋若隐若现……7月中旬的红杨镇宛如一幅江南田园画卷,沿着新修好的湾西路两侧徐徐展开。

“我们结合了红杨镇的生态旅游定位,修路的同时与山、水、林、田、集镇的综合整治有机结合,统一规划、设计、实施,推进乡村公路景观化,路畅景美吸引了很多自驾游客,不少过去的山野乡道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芜湖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许小兵说。

不断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畅通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微循环”。近年来,芜湖县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337.8公里,农村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99.7公里。根据丘陵、水网、平原等不同地貌特点,芜湖县打造的半程马拉松赛事、六郎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红杨山越野车赛等体育赛事逐渐成为全域旅游的一张张新名片。

在许小兵看来,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不仅要保障老百姓的出行要求,更要与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实现“一路一景”“一路一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合作社的西瓜成熟后,外地来的客商装车从种植园出发,开车20分钟上宣宁或芜宣高速,当天就能端上南京、上海市民的餐桌。西瓜在长三角地区销售很好,一年产值1000多万元。”六郎镇春晓大棚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春林说。

范春林是典型的“城归族”。几年前,眼看家门口的路修得越来越好,环境越变越美,已在上海创业20年的范春林和妻子决定返乡创业,在家乡六郎镇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泥巴路变景观道、城乡公交一体、路长制……范春林亲眼见证了家乡道路交通的快速“蝶变”。“现在的日子就像门口这条路一样,越过越敞亮,越来越有奔头!”范春林说。

7月江南水乡,正值“江南可采莲”的季节,成群的白鹭在万亩莲花间上下翻飞觅食,在有着千年历史的陶辛水韵国家水利风景区,无数游客乘舟在荷花深处游览,享受自然田园风光。

“优越的道路基础设施条件不仅引来了游客,也吸引了很多投资商。我们镇围绕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荷花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陶辛镇党委副书记王春说。

在西河古镇,新修的西河大桥连接起古镇和县城所在地湾沚镇,几百年来靠渡船进出的古镇村民有了更快捷的出行选择,而西河古镇沧桑的历史风貌也吸引了无数游客。来自苏州的姑娘陈红香留在古镇,创办了东美茶楼和西美咖啡。“我喜欢这里古朴宁静的环境,乡村交通越来越便利,游客越来越多,回苏州也很方便,这里是我实现创业梦想的地方。”陈红香说。



上一篇:武汉杜堂村:盘活“沉睡资源” 引领乡村振兴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