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校园管理应该怎样“立规矩”

admin 发表于:2019-10-30    

从“校园骑自行车挨批”到“白天不能回宿舍”,再到女博士宿舍放玩偶被通报批评……近段时间,涉及学校管理的新闻频繁引发关注。更早以前,还有“禁止天台晾晒被子”“带手机进教室要被丢进水桶”等新闻,让舆论哗然。

历数上述引发争议的校规,无外乎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决策草率、简单出台,如一些中学出台的“男女交往必须5人在场”“食堂分设男女就餐区”等;二是执行粗暴甚至不具可行性,如有的学校规定“一周零花钱不超过10元”“禁止天台晾晒被子”;三是违背常识甚至于法无据,如有的学校规定,检查宿舍的时候,床上不许有人,桌上不许有东西,还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与校方签订协议:学生自杀,校方免责。部分“奇葩”校规甚至在网络舆情的发酵中沦为“笑规”。

“奇葩”校规背后,是部分教育管理者管理乏术,不懂得与时俱进,不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表现。校园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体现对教育教学科学性的遵循,不能以教育“懒政”“惰政”替代应有的精细化管理。

本该彰显严肃的校规,沦为“笑规”,不仅会消弭制度的严肃性,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有害无益。

如果遵循“奇葩”校规的结果,是无法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不顾及南方地区学校的天气情况,学生只能看着被褥发霉;学生们亲眼目睹校长老师暴力砸毁手机,这种简单粗暴的校园管理方式,会给学生心中留下怎样的教育阴影。

或许每项严苛到不近人情的校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在日常管理中违背常识理性,甚至致力于“严防死守”男女生交往、吹毛求疵地苛责卫生问题,折射出部分教育管理者思想深处挥之不去的“家长式”思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但是教育教学硬件的现代化,更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涵盖校纪校规在内的校园管理制度,不仅能彰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更决定了学生的校园成长环境。

校园需要“立规矩”,但所立的规矩也应当“合情合理合法”。如果校规在出台前,能够广泛征求广大师生意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细节出发,从保障学生权益出发,制定出让学生更好成长的校园管理制度,这才是符合学校、学生双方利益,有效提升校园管理水平的双赢之举。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不是工厂流水线,不是为了生产整齐划一的工业品,而是为了各具特色地教书育人育才。在学校管理中,让制度的归制度、倡导的归倡导、自觉的归自觉,既体现管理的智慧,又划定校园行为的界限,更有利于学生成长。今天我们向学生提供自律、理性、多元的成长环境,明天我们才有可能收获“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人才。(白靖利)



下一篇:外交部:强烈敦促美方停止利用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