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千方百计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admin 发表于:2020-08-26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在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之下,就业形势经历开局低迷后,经过各方努力,目前已逐步企稳。展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仍十分突出。

从目前看,疫情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及贫困劳动力身上。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当前部分毕业生离校时尚未落实工作。同时,农民工等就业群体抗风险能力弱,受疫情影响也更为直接。

“弥补重点就业群体因疫情带来的招聘和就业延误,需要把就业优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好促进就业的政策组合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说。

保重点人群就业,首先要稳住现有就业岗位。今年以来,我国通过税收减免、金融支持、利率下调、社保减免、援企稳岗、复工复产、就业服务等措施,降成本、保企业、稳定现有就业人员。大规模减税降费,能够让企业“轻装上阵”,极大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人社部副部长李忠表示,今年以来实施减、免、缓、返、补等政策,上半年共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5769亿元,缓缴三项社保费431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636亿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405亿元。随着这些政策延长实施期限,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减负超过2万亿元,这将对企业渡难关、稳岗位发挥积极作用。

稳就业需要开辟新的就业领域与就业方式。从今年年初的“共享用工”热潮到不断更新的新职业和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正成为稳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疫情防控期间,网络零售、互联网医疗、线上课堂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为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当前,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是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的重要途径。

“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过去以制造业为主,逐渐向服务业为主扩散。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调整,目前第三产业比重已经占到第一位。而第三产业当中的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集中在和百姓生活、娱乐休闲等各方面的相关服务业领域里。”在李长安看来,服务业是当前稳就业的“定海神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当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为稳就业、稳增长奠定基础。

保障重点人群就业,需要精准政策靶向。对高校毕业生,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对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不论是在常住地还是返乡,都要给他们创造就业创业的服务平台。从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开展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今明两年持续扩大见习规模,到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为失业贫困劳动力优先提供转岗就业机会……近期,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出台一系列实招硬招,将有助于促进重点就业群体尽快就业。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是稳就业保民生各项工作开展的大环境。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人社部将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全面落实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举措,加大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支持力度,努力确保全年就业目标完成,努力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记者 韩秉志)



上一篇:疫情反弹 韩国首都圈学校恢复“网课”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