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张军自2005年从事全职公益事业,从环保领域到灾害救助领域,十五年如一日,他始终坚持点滴善行。2020年年初在一线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接着又参与到防汛抗洪一线,他一直为家乡安徽而坚守,他相信:“有行动,就会有改变。”
2003年,他从安徽中医学院毕业,在医院工作。“在医院,接触到的病人越来越多,在跟他们沟通交流中,听到‘污染’这个词的频率越来越高”,张军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此同时,他发现儿时的河流也变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原先清澈见底的河流好像蒙上了一层灰,一时间,张军感觉“失去了很多童年时珍贵的东西”,这个80后的年轻小伙子决定“要做些什么来改善当地的环境状况”,从此走上了漫漫公益路。
2005年他重点关注淮河流域水污染,2014年成立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成为合肥首家民政注册的本土环保组织。团队围绕“公众参与”、“资源整合”、“对话与合作的平台”作为机构发展的重要策略,开展“亲水”、“护水”、“治水”三个项目,通过调研、巡护、深挖来发现污染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张军根据多年参与救灾的经验,快速判断接下来各行各业的“逆行者”将是最需要得到防疫保护措施的。防疫物资将是战略物资,他紧急成立抗疫临时小组,组建线上防疫抗疫小组,线上线下协调配合,通过立足社区、联防联控、掌握群众诉求、回应居民关切、发挥专业优势、关注特殊群体、提供危机干预、动员社会力量等方式,有序、有效地做好新肺炎疫情的社区防控工作。
防疫抗疫行动刚刚告一段落,7月,安徽遭遇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区域性洪灾,张军开启了一线救灾工作,他主动联系各方物资,同时和机构救灾专员在各个受灾点现场参与救援、安置、物资发放工作。灾情紧急,他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响个不行,各地的伙伴把当地灾情纷纷传递到张军手中,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民政厅、合肥市民政局及壹基金的支持下,他共开通23条救灾专线指导救灾并发放救灾物资。
家住安徽省铜陵市大通镇河南咀的74岁老人胡万才,家里最大的收入是几亩田地,7月的洪灾把庄稼给冲毁了,居住的砖瓦房也没有了,老人和老伴带着孙女住进了临时安置点。张军了解到安置点的情况后,联系各方资源,给和老人一样的老乡们送去了壹基金救灾温暖箱,里面有锅具、雨衣、毛巾、牙刷、硫磺皂、手电筒、防潮垫、毛毯等物资,可以满足在过渡安置期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同时他还联系发放米、油、方便面、纯净水等,看着老乡们吃上热乎乎的米饭,喝上干净水,张军又和他的伙伴又赶赴下一个受灾点。
问起张军坚持这么多年做公益的原因,他说:“不管是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是责任使命的驱使,这都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然戒不掉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