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最高检举行“依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服务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新闻发布会。最高检 供图
中国网2月8日讯(记者 彭瑶)记者今日从最高检“依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服务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016年至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21400余件40000余人,批准逮捕16300多件28000余人;审查起诉30000余件65000余人,提起公诉23000余件45000余人。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661件817人;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构成犯罪的案件1000余件1300余人。
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谦介绍,检察机关在发挥知识产权刑事追诉职能的同时,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力度,依法监督纠正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审判违法行为和执行违法行为。2016年至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涉知识产权民事监督案件495件,行政监督案件205件。
2019年12月,最高检在北京等六省市三级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诉讼权利义务告知试点工作,要求检察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以及涉知识产权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在审查起诉之日起10日内,主动向权利人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权利人得以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可以及时补充权利证明、经济损失等证据,对案件专门性问题发表意见。
“这既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又有利于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利。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孙谦表示,日前,最高检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推行。下一步,最高检还将继续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的综合性保护机制,切实解决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