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两会前瞻:新的历史交汇点 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

admin 发表于:2021-02-24    

(两会前瞻)新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新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

作者 黄钰钦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激荡、叠加共振;当今中国,正迎来中共建党百年和“十四五”开局,并向着新中国成立百年的目标奋进。在此新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中国外交如何发力,即将揭幕的全国两会将是一个重要观察窗口。

资料图: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 <a target=

资料图: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助力全球抗疫,中国外交的优先选择。

“从紧迫性上看,助力全球更有效应对疫情,既是中国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外交任务,更是其他外交工作的前提。”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如此分析。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向150多个国家、13个国际组织提供援助,组织上百场跨国视频专家会议,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截至目前,中国已向53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

“当前,全球疫情远未结束,团结抗疫不能松懈。”高飞表示,接下来面对疫苗亟需解决的“产能赤字”和“分配赤字”问题,中方料将继续加强疫苗国际合作,尤其是推动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外交将更主动作为。

世纪疫情的冲击,令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推动构建怎样的世界”需要所有地球村成员共同“答题”。专家认为,作为有着全球影响的大国,中国将在此进程中更加主动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

“2021年既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许利平分析说,特殊的时间节点以及全球治理挑战,将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新契机。

专家分析,除联合国及世贸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外,中国还将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力弘扬多边主义,抵制单边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经济复苏等全球性挑战中寻求多方共识,也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向世界说明中国,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步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影响世界,世界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中国。如何对外讲述一个真实可感的中国既是“老话题”,在中共建党百年的背景下又是“新任务”。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多次强调,要“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人民奋斗圆梦、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故事”。在分析人士看来,在中共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中国外交需要促进不同文明和政治制度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不断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需要倡导求同存异,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许利平指出,这也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准确读懂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也是中国外交在中共建党百年之际的重要任务。

——推动更深层次开放,中国外交的一贯目标。

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互动。专家认为,推动更深层次开放是中国外交坚定不移的目标。

实际上,即便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也未停止。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举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瘦身”等,均是中国正走向更高水平开放的注脚。

在“十四五”时期,中国还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被认为是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中国官方也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绝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展望未来,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批准生效、积极打造东亚经济循环圈、落实中欧投资协定相关后续工作、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更多开放之举更值得期待。

全国两会大幕将启,有关中国外交的各项讨论也将铺陈展开。相信经过两会的梳理和阐释,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外交的任务单将更清晰地呈现在外界面前。(完)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