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贫困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爱心人物

助残脱贫温暖雪域高原

admin 发表于:2021-03-20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我很荣幸参与其中。”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原主管医师边巴对记者说。

边巴介绍,脱贫攻坚以来,西藏自治区残疾人教育、就业和康复等方面的成就很突出,她从2004年工作至今,亲身见证了自治区的助残脱贫进程。

边巴经常下乡,与基层残疾人密切接触。西藏自治区海拔较高,残疾人中脑瘫儿比较多,康复较为困难。比如在那曲,牧民们居住比较分散,距离当地医疗和康复机构较远,不少牧民分娩很难及时就医,容易造成一户多残的情况。“脑瘫儿在1岁之前症状不明显。父母缺乏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有时候会造成治疗和康复上的延误。”边巴说。

“如今,自治区提高了牧民在公立医院分娩就医的报销比例。脱贫攻坚期间,各兄弟省市援藏医疗力量不断注入,让医疗服务更加完善。”边巴说,“随着互联网、有线电视等实现了‘村村通’,信息不再闭塞,牧民们获取相关知识也更加便利,人们的观念也更加进步了,这大大有利于脑瘫的早期发现、早期诊疗和早期康复,自治区脑瘫发生的比率在持续下降。”

17年来,边巴见证了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历程。早些年,各地市缺乏专门的康复服务机构,在一些地区,民政部门和残联在一起办公,通过筛查发现符合康复服务条件的残疾人,就送到自治区康复服务中心进行康复。

然而,仅靠一家康复机构难以解决全区的残疾人康复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自治区康复中心集中技术骨干,每年到各地市为乡村医生提供培训,让他们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医疗服务。

让边巴振奋的是,“十三五”期间,西藏各地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陆续建起来,为残疾人就近提供服务。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也从当初仅有1间综合服务科室,发展到如今拥有肢体康复部、社区指导部、心理康复与精神防治部、聋儿语训部、低视力康复部、假肢矫形车间6个部门,为全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人员编制达到54人。

边巴对于自治区残疾人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触颇深。多年前,一个因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的男孩被送到自治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孩子不爱说话,总是沉默。当时边巴和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保持与他交流,经常说一些好玩的事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开朗了不少,多了欢笑,身体状况也好了很多。如今,长成了小伙子的他在当地残联工作,参加了轮椅篮球队,还经常很热情地帮助其他残疾人,在假期还能自驾带着妈妈去旅游。

如今,随着自治区残疾人的顺利脱贫,残疾人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让边巴感到振奋的是,针对重度残疾、孤残一体、一户多残等群体,自治区今年成立了残疾人托养中心,可以提供集中托养服务。“我期待,下一步加大康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为自治区培养更多高端人才,更好地服务残疾人。”



上一篇: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