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走进乡村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到二〇二五年我国将累计建成十点七五亿亩高标准农田—— 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权威发布)

admin 发表于:2021-09-17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近日印发。9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张桃林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但我国粮食仍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特别是消费结构、营养水平的提升,我国粮食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的态势。因此,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就斐然,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但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仍然不高,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70%左右。加上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我国耕地抗灾减灾能力仍然不强。因此,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分迫切。要确保耕地数量,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耕地综合产能。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

张桃林说,“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迫切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张桃林介绍,《规划》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提出明确要求,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成后项目区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20%,亩均节本增效500元。

《规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田块整治)、土(土壤改良)、水(灌溉与排水)、路(田间道路)、林(农田防护和生态环保)、电(农田输配电)、技(科技服务)、管(管理利用)8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是集水、土、气、生态条件于一体,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要求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同时,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筹资渠道等因素,逐步提高亩均投入水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一般应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

——“一季亩均千斤,两季亩均吨粮”,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与上一轮2011年—2020年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相比,此次《规划》内容有什么不同?张桃林介绍,《规划》注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具有3个突出特点。

更加突出产能保障。立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两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形成一批“一季亩均千斤、两季亩均吨粮”的口粮田,进一步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更加突出质量要求。坚持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即“三并重一协调”,合理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更加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区域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分类指导,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成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等7个区域,因地制宜提出各分区建设重点和分省建设目标任务。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7日 06 版)



上一篇:河北脱贫地区将建21个特色产业带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国务院扶贫办| 新华网|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