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没有望远镜观星精准吗?专家解读千年前石刻星象图

admin 发表于:2024-12-16    
中新网杭州12月14日电(林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天文学知识的普及,天文学研究正逐渐走入公众视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兴趣所在。特别是对于“Z世代”而言,观星已成为一种新风尚。 在没有望远镜的古代,古人的星象图是怎样的? 近日,“浙水敷文——浙江名碑名刻拓本展”正在杭州孔庙碑林举行。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刻星象图之一的拓片——《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以下简称“星象图”)向公众展出。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主任金霄航受访时,以星象图为例,介绍了古人观星的浪漫与智慧。 该星象图系吴越国时期的重量级文物,被列入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它是吴越国国王钱元瓘墓室的顶盖板,大概刻成于公元941年,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比南宋时期苏州石刻天文图早三百多年。 金霄航表示,这块星象图在天文考古学上具有重要的天文科学研究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为了便于观察区分天上的星星,把肉眼能看到的1460多颗星划分成三垣二十八星宿,共31个天区”。 此星象图就是这个星空体系的简化版,保留了三垣二十八星宿中的重点星座,总共刻有217颗星。 “现在留存在这块星象图中的有180颗星。”金霄航解释说,它的每颗星、每个星宿的位置刻画得都比较精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北斗七星、北极五星、勾陈六星等耳熟能详的星座”。 如何判断古人观星的精准性? “这块星象图有很强的写实性。”金霄航以现在的天文观察为例,因为地轴进动原因,北极星会发生变化,“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汉唐两宋时期的北极星实为纽星。此图中心点正是纽星,有力证明其观测与绘制时间应在唐宋时期。这不仅验证了天文星象图是写实的、有科学依据的,也表明它绝非凭空想象之作”。 事实上,古人常观星象,观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譬如,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就有相关表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这些都是星宿文化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杭州的吴越文化博物馆展出了一把晚唐时期的鎏金银竹节式七星龙凤铁剑,这把剑是吴越国国王钱镠生前曾佩戴过的宝剑。其剑身两侧就刻有二十四星宿的名称,还刻了北斗七星、牛宿的星图图案。 “天上的每颗星、每个星宿都有特定的含义。北斗七星有着财富、权力等象征。剑身上牛宿图案就更特别,它代表了钱镠统治的地方,在星宿分野上指的是越地。”在金霄航看来,星象、星宿文化早已融入古人的现实与精神生活中,影响至今。 古人为什么要把星象图放到自己的墓室里? 金霄航表示,这是一种观念,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态度,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永恒,也是古人“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一种体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金霄航眼中,星象图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来自过去,也连接着现在与未来。


下一篇:我国沙漠线路最长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