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从“全球最大规模年度人员迁徙”读懂大国交通

admin 发表于:2025-01-24    
          在不少外媒看来,中国春运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员迁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对其庞大交通系统的压力测试。蛇年春节将至,“流动的中国”再次展现满满的活力,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读懂中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窗口。 据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等方面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从出行结构看,自驾出行将稳居主体地位,预计将达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近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埃菲社报道,在这场被称为“春运”的大规模人员流动中,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能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旅行和旅游世界”网站刊文说,2025年的中国春运是人类迁徙、现代基础设施和文化重要性的一次非凡展示。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庞大运力的背后是中国基建的强大支撑。近年来,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运输装备的迭代升级、交通网络的不断细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动脉”,也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员迁徙”注入动能。“今年的春运潮是由强劲的基础设施升级推动的”“中国已成为铁路建设领域无可争议的世界领先者”“中国凭借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加速奔向未来”……世界见证,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稳步前进,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创新驱动,装备焕新,交通工具升级得益于中国制造向“新”而行的坚实底气。绿皮火车的记忆仿佛还在昨天,如今的春运已是列车飞驰、飞机起落、车流穿梭、轮船往来。今年有16架C919国产大飞机加入“服务”春运。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开启邮轮游新热潮,“海上春运”预计突破10万人次。选择自驾新能源汽车返乡的人数持续增长。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截至2024年11月,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共建成充电站3.31万座,97%的服务区已配备充电设施。世界经济论坛官网刊文表示,中国拥有全球85%以上的快速充电桩,在充电基础设施部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新能源汽车、铁路和航空的进步,以及对可持续和便捷旅行的重视,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员迁徙凸显了传统、创新和连通性的相互作用。”美国“旅行和旅游世界”网站这样评论中国春运。 大国交通,以民为本,硬核基建跑出加速度,春运服务也更有温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赋能春运,让乘客享受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不仅“走得了”,更能“走得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12306变得愈发强大和智能,已经成为高峰日均访问量超500亿次、日售票量超2000万张的全球最大票务系统。随着高铁外卖服务的普及,越来越多旅客实现了“走一路吃一路”,让春节归乡的路更加温馨快乐。阿根廷《号角报》观察到,中国政府已要求有关部门尽最大努力确保旅客出行畅通,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 春运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有的运输现象,与中国人讲求春节家庭团圆的传统相连,更与工业化的社会变迁、城乡人口流动息息相关。春运图景的变迁,映射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联动。从“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中国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到如今“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成功实践,中国发展步履铿锵。不断提质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一路畅行。 交通兴,百业旺。中国正奋力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将继续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员迁徙”中,世界可以看到中国美好的未来。 (记者许苏培)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下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2025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