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让撂荒地变良田—— 一张照片里的“麦田密码”

admin 发表于:2025-03-06    
        

柴守玺委员向记者展示小麦秸秆带状覆盖还田绿色生产技术。记者 朱虹摄

柴守玺委员向记者展示小麦秸秆带状覆盖还田绿色生产技术。记者 朱虹摄

3月4日的北京春意盎然。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精神抖擞地步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会场。这位刚从陇中旱塬试验田赶来的农业科学家,身上还带着西北大地的泥土气息,心中仍牵挂着几亩快要返青的小麦。

见到记者,柴守玺从口袋中取出一沓照片。其中一张是陇中旱塬的麦浪在阳光下翻滚,秸秆将土地分割成一张深褐色与浅金色相间的“条纹地毯”。另一张照片中,两垄麦田景象则迥然不同:左侧覆盖着秸秆带的田块湿润黝黑,麦穗饱满得几乎压弯茎秆;右侧干裂的黄土地上,麦秆低伏、穗粒稀疏。

“这是小麦秸秆带状覆盖还田绿色生产技术的实景记录。”柴守玺笑着告诉记者,他希望国家能大力支持和推广这项技术,并将这一想法带上了今年的两会。

“我国粮食产量在高产基础上再高产的难度逐年增加,向广大中低产田区‘要粮’潜力很大。”柴守玺说,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中低产田比例高,且水热不足,温度对西北寒旱地区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如何在西北寒旱地区实现粮食增产,是他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过去,不少农民通过覆盖地膜的方式达到提高地温、保墒和增产目的。但残留的地膜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亟待发展新的覆盖技术。

柴守玺首先想到的是农村大量闲置的玉米秸秆。他认为,通过利用大量富余秸秆资源,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水、热、肥的环境。自2012年起,他开始带领科研团队用玉米秸秆进行覆盖试验种植。

最初,柴守玺和团队采取秸秆全地面覆盖的方式,却出现了出苗率低,甚至不出苗的情况。经过仔细研究,科研团队发现这会使前期地温降幅过大,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科研团队不断试验,最终发现用旱地秸秆带状覆盖法,即局部覆盖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将麦田分为覆盖带和种植带,种的地方不覆盖,覆盖的地方不种。方法改良后,麦苗长得又高又好,秆青叶绿,麦穗饱满。”柴守玺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对记者说,采取旱地秸秆带状覆盖法的田地比未采取此方法的增产13%以上,同时还能实现生态环保、节本养地。

在柴守玺看来,让撂荒土地变良田,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而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继续深化这项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其适用性和增产增收效果,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向记者说完,柴守玺将照片收回口袋。而他,也将带着这份对农业的热爱和对技术的执着,继续前行在农业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记者 韩 荣 朱 虹 颉满斌)




下一篇: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后 4.73万余名学生如期开学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