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国内新闻

科学家揭秘锁阳种子传播途径

admin 发表于:2025-03-18    
          记者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团队发现,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是多阶段的,由甲虫与蚂蚁合作完成,是场有趣的生命接力过程。甲虫在春夏季清晨和傍晚活动,它们会啃食锁阳的种子,并将种子带离母株。甲虫在食用锁阳种子后,会将种子完整地排出体外,这些种子依然保持活力,有的则会在其粪便中发芽。而蚂蚁则在白天活动,主要消耗甲虫带离母株后锁阳种子外部的“脂质体”,并将种子运回地下的巢穴中储存,这为种子保存及萌发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这种多阶段的传播机制不仅提高了种子的传播效率,还增加了种子在适宜环境中萌发的机会。”陈贵林介绍,锁阳与甲虫、蚂蚁之间的这种奇妙关系,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精妙合作,通过这种独特的种子传播方式,锁阳能够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此外,该团队还发现锁阳种子的气味在沙漠中具有重要的生存意义。它能吸引甲虫与蚂蚁这两类关键昆虫,促使它们将种子带离母株,从而减少同种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为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记者高平、王潇)


上一篇:江西樟树千亩油菜花盛放 为乡村振兴“景”上添彩
下一篇: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