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国内新闻

戈壁滩上种蓝莓

admin 发表于:2025-03-25    
       在沙漠边缘种植蓝莓,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而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一片蓝莓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季。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金杨镇的蓝莓种植基地,一簇簇缀满枝头的蓝莓散发着宝石般的光泽。成熟的蓝莓个头饱满,裹着一层薄薄的白色果粉。工人们正忙着摘果、选果。    在沙漠中种植蓝莓有多难?蓝莓喜酸,且在湿润环境以及浅根系生长条件下易存活,而沙漠地区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土壤盐碱度高,每一项指标都对蓝莓能否成活有极大考验。当地农业技术团队针对盐碱地和蓝莓适应气候进行研究,调配土壤酸碱度,借助滴灌与温控系统,助力蓝莓生长。    在基地2号大棚里,只有技术员黄松一人在操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原来,基地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平台即可实时监测蓝莓的生长环境,确保温度、湿度、水肥等参数始终处于适宜状态。    “点几下按键,5G物联网平台就可以实时监控蓝莓的生长状况,水肥配方就能全部自动调控。”黄松欣喜地说,“有了这套系统,22个大棚只需2名工作人员,不仅节省了人工,也能更高效地进行精细化管理。”    “目前蓝莓已经陆续成熟,果径在18毫米至26毫米之间,口感清甜,营养丰富。每天的采收量在200公斤到500公斤,高峰期日产量大约2吨。”基地工作人员李翠华介绍,从2024年蓝莓种植基地试种成功以来,蓝莓产量大幅提升,今年预计可产50吨,明年有望达120吨。    目前,该基地的蓝莓主要销往新疆阿拉尔、阿克苏等地,未来还将推向全国市场。基地总经理宁纪宝表示,明年基地计划再增加12座大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希望通过基地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蓝莓种植,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 赵明昊 靳昊 孙金行 本报通讯员 杜新民)


上一篇:教育部召开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进会
下一篇:解锁花田里的“基因密码”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