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国内新闻

江苏南京: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

admin 发表于:2025-06-02    
        我有一个低空经济领域的项目,马上要落地江苏南京鼓楼区。”5月18日,2025“南京人才日”开幕式现场,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王林告诉记者。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南京,像王林这样带着成果落户南京的人才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人才资源总量达415万人,同比增长8.9%,其中,高层次人才近46万人。全市人才创办的企业中,已有1851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222家跻身独角兽和瞪羚企业行列,更有68家成功挂牌上市。 人才为何愿意带着成果奔赴南京? 去年,陈温福院士团队“秸秆炭化还田”项目落户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团队项目负责人、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副院长李无双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能和南京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技术上的协同创新,共同解决生物炭产业上下游的成果转化问题。” 李无双的信心有数据可以印证——南京现有普通高校53所、“双一流”建设大学13所、学科4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4家、部省属科研院所61家,1个8000亿级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南京持续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4+N”产业基金集群,打通人才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优势双向转化渠道。“一室一策”支持紫金山实验室以及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瞄准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大飞机等国家重点制造业集群,南京致力于打造一批以产才融合发展为路径的产业人才集聚区,加强政策、平台、资金、项目等集成支持。 2025“南京人才日”活动中,“IN南京 邀宁来”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火热举行。“原本以为自己研究的控制工程比较宽泛,没想到每个细分领域都能在南京精准匹配岗位。”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毛亚明说。 近年来,南京连续出台“人才强市25条”“重点产业人才7策”等政策,打造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从大学毕业生到顶尖专家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不同“尺子”量不同人才。作为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南京着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瓶颈,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各类科技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眼下,全市28个试点单位(区)已启动此项改革,自下而上开展人才评价“立新标”的探索。 在紫金山实验室,这个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推进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31岁的刘泽宁在一年前就凭借科研硬成果,成为副研究员。在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徐宁去年被评为社会服务型教授。 同时,南京设立了规模达5.5亿元的紫金山英才基金和2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双向赋能基金,为人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南京于细微处“留人留心”。从人才公寓步行至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不过千米,让戴博士每日可以漫步来往。去年,结束海外科研工作的他携家人归国时,曾对安居问题心怀顾虑。没想到,抵宁伊始,夫妻俩就顺利“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一系列的便利,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心投入科研工作。 面向院士专家、青年人才等“人才群体”,南京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以近在咫尺的安居之所、触手可及的生活便利、周全贴心的服务保障,助力每一位怀揣理想的追梦者找到事业的支点与生活的归属感。截至目前,南京“紫金山英才卡”年服务人才已超32万人次。


上一篇:独库公路5月31日全线恢复通车
下一篇:俄西伯利亚地区首次遭无人机袭击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