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说说我家乡的非遗:家乡的窑火千年不熄

admin 发表于:2025-06-08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这首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至今还在我的家乡重庆市荣昌区安富古镇传唱。古老的民谣,唱出了我家乡古代陶器生产的兴盛景象,仿佛在诉说千年窑火不熄的故事。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到瓦子滩河床上捡散落的碎陶片,常听老人们说这是女娲补天剩下的泥。长大后我才知道,这些陶片片像块宝。2014年,重庆市考古研究院在我老家附近的刘家拱桥一带考古发现多座古窑,从挖掘出土的陶俑、陶罐、陶灯等陶器文物得出结论:荣昌陶的起源可追溯至东汉。唐代至北宋,荣昌陶进入鼎盛时期,建起了马蹄窑、馒头窑,炉火映红天空。   “前山广子后山炭,中间泥巴烧罐罐。”荣昌鸦屿山脉的陶土质地细腻,可塑性强。我见过老陶工肖师傅揉泥,陶泥在他掌心慢慢褪去生涩,现出绸缎般的光。荣昌陶制作时需经过选泥、制坯、打磨、刻花、上釉、烧窑等24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道工序,工匠们都精雕细琢。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荣昌制陶艺人,在泥与火的淬炼中,匠心赓续,薪火相传。年逾古稀的梁先才,是陶器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新年的第一天,我跟着梁师傅去看“老梁家柴窑”开窑。伴随着一声“开窑喽”,只见窑门缓缓打开,一件件精美的陶器映入眼帘。开窑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千年窑火不熄,是因为匠心传承不止。梁师傅说:“荣昌陶的窑火,只有代代相承,才能越烧越旺。”   如今,我漫步在古驿道,每走一步都能看到“泥精壶壶排成行”。   (作者为重庆市荣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7日 07 版)


下一篇:以法治力量留住乡貌、记住乡愁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