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焦点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乡村振兴 | 爱心人物 | 求助在线 | 
最新公告:     中国扶贫爱心在线改版上线啦  [admin  2017-03-18]        
当前位置:焦点关注

打防并举 筑牢全民反诈防线

admin 发表于:2025-06-13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之一。诈骗分子利用网络、电话、短信及人工智能、区块链、共享屏幕等技术手段精心设局,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践表明,遏制此类犯罪必须坚持打防结合、全民反诈,既要强化“严打”震慑,更须筑牢“严防”的社会治理防线。 要以更大决心依法严厉惩处电诈犯罪。打击治理电诈工作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与公共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电信网络诈骗不仅直接侵害公民财产,更关乎社会稳定与群众安全感。同时,电诈犯罪常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买卖“两卡”、网络黑灰产等犯罪交织,形成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黑色产业链。此外,依法严打电诈更具深远国际意义:针对跨境实施、窝点藏匿境外的特点,我国积极开展国际执法合作,联合多国警方捣毁境外电诈窝点、遣返犯罪嫌疑人,有力维护国家形象与公民权益。 要以更广泛的宣传动员提升全民反诈意识。打击治理电诈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形成合力。近年来,我国探索出系列成功经验:积极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普及96110预警专线,各地公安机关发动群众参与反诈,有效增强公众法治与防范意识,减少群众财产损失。实践证明,电诈是可防性犯罪,宣传防范是压降发案的关键手段。唯有提高全民反诈意识,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才能构筑起打击治理电诈的铜墙铁壁。 要着力构建“精准滴灌+全域覆盖”的全媒体宣传矩阵。通过短视频、微电影、互动短剧等载体,将反诈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指南,以认知升级抵制贪利诱惑,以情感共鸣破除侥幸心理,筑牢反诈心理防火墙。同时需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引导网民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避免随意在网络上透露敏感信息,切实提高网络安全防护与信息甄别能力。此外,应大力推广官方反诈工具与平台,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关注官方新媒体账号以获取最新防诈提示,并帮助公众识别AI换脸、深度伪造等新型诈骗手法,全面提升社会警惕性。 全民反诈,人人有责。公民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骗本领,便能从源头减少诈骗得逞机会,反诈的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每个人都应成为反诈防线的重要一环,共同守护个人与社会的财产安全。 (来源:人民公安报,作者单位:福建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


下一篇:如何让“蓝色粮仓”丰富国民餐桌
| 中国人大网| 全国政协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 公益日报| 中国残联| 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 央视网| 中新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联合国环境署|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世界狮子会| 央广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青网| 环球网| 凤凰网| 中国军网| 中国爱心银行| 美国中文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中国政府网|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人民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台湾网| 大公网| 俄罗斯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消息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 |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 |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 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 |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 
版权与免责声明: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图片均为原版作者版权所有,网站只是用来做公益推广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爱心在线邮箱:fupinaixin@163.com chinaloveonline@163.com
备案号: 粤ICP备09074337号
Ϣҵ
粤ICP备09074337号